Telegram平台上的垃圾信息(Spam)问题主要表现为非法交易、极端内容传播及网络犯罪活动,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如下:
一、垃圾信息的主要类型与危害
1. 非法数据交易
不法分子通过Telegram群组贩卖公民个人信息(如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投资偏好等),每条售价0.5-2元,涉及期货、证券等领域用户数据 ^^。
案例:2022年王某团队从黑客处低价购买数据后打包出售,非法获利超1500万元,最终被警方捣毁 ^^。
2. 极端主义与暴力内容
恐怖组织(如ISIS、)利用Telegram加密频道传播极端思想,2024年第一季度沙特Etidal与Telegram合作删除逾1600万条极端内容,关闭445个频道 ^^。
香港暴力事件中,Telegram群组被用于实时共享警方布防信息、制作教程及煽动破坏行动,最高支持20万人同时在线协作 ^^。
3. 与犯罪活动
韩国“博士聊天室”案件:嫌疑人曹某上传76名女性(含16名未成年人)的视频,分级收费观看,会员超26万人。2020年被捕后引发200万人联署要求公开其信息 ^^。
暗网犯罪链条通过Telegram交易数据、伪造证件,并通过群发短信实施诈骗 ^^。
二、平台治理与监管措施
1. Telegram政策调整
2024年9月修订隐私政策,承诺在涉及恐怖主义、网络诈骗、非法交易等犯罪活动时,配合司法部门提供用户IP与电话号码 ^^。
与多国合作,如马来西亚新规要求用户超800万的平台必须获运营许可,Telegram已进入许可申请最后阶段 ^^。
2. 各国法规强化
中国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(2025年1月生效)要求平台对违法违规内容采取技术阻断措施,并配合执法调查 ^^。
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打击App/SDK超范围收集信息、线下消费场景强制索取数据等行为 ^^。
3. 用户防护建议
启用“一键防护”功能:关闭陌生人私信、评论,减少骚扰 ^^。
警惕高收益投资、非法数据交易群组,避免参与敏感话题讨论。
三、治理挑战
加密技术和匿名性仍为监管难点,部分犯罪组织通过频繁迁移频道规避打击。未来需加强跨国协作与技术反制能力 ^^。